【精油小科普】
以料理🍝的角度來說,香料與香草🌱風味獨具,常是特定飲食文化的標誌,換個組合就展現截然不同的異國滋味。
若以歷史的角度看待,歐洲各國向東尋覓新航線的緣由之一就是為了尋找香料,由於熱帶亞洲地區香料植物特別豐富,隨著香料傳入歐洲並被視為珍寶,海上強權也開始爭奪各種香料的獨賣權。

肉豆蔻到底是什麼?
熱帶亞洲喬木肉豆蔻木的果實即是俗稱的肉豆蔻,熟成後蹦開的果實內部,分別可以做成兩種香料:堅硬的褐黑色果實,曬乾後用刨刀現磨現用;以及包在果實外層,色澤鮮紅的網狀假種皮,乾燥後磨成粉末,正是所謂肉豆蔻乾皮。常見的肉豆蔻樹原生於印尼班達群島,但也已經在東南亞栽種好幾世紀,另外新幾內亞、印度等地也培育了不同品種。但說到印尼人我們實在必須致敬一下,因為就連十七世紀的植物學家 Hendrik van Rheede 都曾紀錄到印度的肉豆蔻是由印尼貿易商引進的。

肉豆蔻果實與乾皮 vs. 各國料理
首先,肉豆蔻是馬來西亞檳城料理的重要角色,在星馬兩地都廣受喜愛,好比馬來知名的剉冰 🍨ais kacang 就少不了肉豆蔻,不管鹹食或甜點🍰都會用上果實與乾皮,是東南亞料理的主要風味來源。
另外,因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關係,這種香料也傳到歐洲地區,不論是搭配馬鈴薯或豌豆、球芽甘藍、花椰菜等蔬菜都很協調。此外肉豆蔻也是香料熱紅酒🍷、熱蘋果酒、聖誕蛋酒的關鍵原料,經典的蘇格蘭菜肉餡羊肚 (haggis) 沒有它也不行,此外肉豆蔻也是法國傳統白醬的重要成分。而來到義大利,則出現在麵餃 (tortellini) 裡,美國人則喜歡用在南瓜派中,或直接磨碎撒在烤奶油南瓜上。

圖/2014南法照 文/《食物與廚藝:蔬、果、香料、穀物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吻仔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